NEWS CENTER

新闻活动

移动AR产品开发设计经验分享

一、应用场景


从产品应用场景区分,可以主要分为两类:功能性产品和娱乐性产品,对于AR也是一样。

1、功能性产品设计,主要考虑用户痛点
例如:


2、娱乐性产品,主要考虑用户体验

例如:


所以,对于AR产品设计来讲,首先要确定场景内容,明确要传递给用户的价值和意义。应用场景不同,用户群体不同,产品定位和功能设计都会各有偏重。

按照C端用户和B端用户的视角分类,AR可能应用的行业和场景如下:


1、用户端

用户端可能应用的行业包括工具、娱乐、游戏、社交、内容等领域,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可以判断该领域与AR结合的前景:
  • 用户行为与硬件属性的结合程度

  • 用户量

据此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列举一些产品设想:美图之于摄像头和用户的拍照行为以及对美的需求、陌陌之于LBS和用户的社交需求、微信之于通信和用户的IM需求等。

2、商业端

在商业端AR可应用的行业则包括制造业、军工、物流、医疗、教育、汽车、旅游、餐饮等行业。其中军工和物流对于AR这类视觉助手有需求和很强的付费能力,AR的应用将使行业的效果和效率提高明显。


二、产品方案


AR产品设计,应该体现出AR虚实融合以及虚实互动的特点。有许多所谓的AR产品,或是通过识图调起一个H5网页,或是相机背景的H5网页,并没有真正体现出AR的价值,而且会对普通用户造成错误的认知。

1、内容呈现

AR是增强现实,AR内容是对现实的增强效果,而不是随便叠加一个粗糙简陋的模型或者图片视频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AR是高科技,是新奇玩意儿,通过AR技术呈现的应该是精致的模型、酷炫的视频,例如古建复原特效、太空星球模型、酷炫特效视频等等。最近新发现的三星堆遗址,央视通过AR技术将古建筑与数字化概念结合,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神秘的古蜀文明遗址。

image.png


2、虚实融合

同样,通过AR呈现的内容要与现实环境有很好的融合效果,例如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光照一致、几何一致、虚实遮挡等等。除了上述技术方式之外,在AR设计中还可以在视觉层面做处理,实现真实感十足的AR效果。

3、虚实互动

交互是产品体验的重要环节,同样,丰富的交互方式能让AR产品体验变得更加生动。对于移动AR来说,因为搭载了移动设备,可以通过多点触控、GUI交互、设备摇一摇/转动等交互方式实现对AR场景的交互。




三、交互细节


AR在三维环境里与内容的互动方式,有别于传统的二维环境交互方式依赖于鼠标,手指或手写笔等输入。增强现实技术通过面部手势,声音,听觉和触觉提供交互,诸如手部追踪之类的技术将使我们能够执行更复杂的手势,从而使AR 体验中可能的输入范围更加多样化。对于AR来说,丰富的输入通道可以让交互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,可以让虚与实之间的互动更自然,体验更好。


百度AI交互设计院《手机端空间级AR交互设计指南》一文,将AR按照交互硬件及交互距离两个维度,作出了以下分类。

微信图片_20210323092807.jpg

按硬件及交互距离的AR分类


按照AR交互的硬件设备分为手机端AR和头戴式AR。手机端AR指用户以手机屏幕为交互界面,进行AR交互体验。头戴式AR目前以AR眼镜为主要载体,以及少量纸盒AR及AR头盔。

按照AR场景中人与虚拟模型距离的远近与交互内容的差异,AR交互可分为三类,分别调用了不同的底层技术。具体为:

1、人体级AR

定义用户与人脸/人体相关对象进行AR体验与内容交互。包括人脸特效、肢体特效、手势特效等。
应用举例:如各类相机贴纸类应用。

2、空间级AR

定义:用户可在其所处空间内的场景/物体进行AR交互。比如在桌面、地面放置物体、家具、模型、人物/动物等,并与之交互。由于其交互内容的多元性和具备一定的空间拓展性,可以生成的AR交互模式很多,因此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AR应用。

比如商汤SenseAR开发平台在AR家具的示例,商汤SLAM算法基于移动端多种传感器信息,能够实现对当前设备精准的空间定位,同时对周围环境做3D感知,用户可以将虚拟家具按照1:1比例放置在真实空间。

应用举例教育知识类展示型AR、游戏互动型AR、家居测距等功能型AR等。

3、环境级AR

定义:用户可与物理世界里的大场景进行AR体验与内容交互。
应用举例:百度地图-圆明园大水法复原。
微信图片_20210323092847.jpg

圆明园大水法复原案例(从左至右分别为在线定位、融合跟踪等过程,及最终效果图)



 对于AR产品设计中的一些交互细节主要有以下几点:

1、入门交互引导


对用户来说,三维透视/纵深这些概念有一定的门槛,提供出色的交互引导体验很重要。用户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以与哪些元素进行交互,在开始使用之前通过简单的图像提示引导用户找到体验AR应用的最佳方式。在宜家Place中,在椅子下面标注了圆环和阴影,椅子处于“被选”状态,一目了然。

宜家

 

2、做好容错设计


另外并非所有用户都能顺利进行交互,当周围的环境信息丢失或者变更不适合体验时,

这个时候需要做好容错设计,做好跟丢补偿,通过展示错误信息指示,引导提示快速复位,帮助用户重新体验。

 

3、考虑用户环境


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空间的大小也是理想交互方案的基础,因为环境的局限性,有的元素需要很大的水平空间,有的则恰好相反,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,来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。另外,在室内比较放松的环境下,可以通过复杂的交互方式来增强用户沉浸体验,但是在户外,更简短的交互反而更加适合。

 

4、考虑安全性


沉浸于AR体验的用户很可能不会注意到周围发生的事情,AR的沉浸式体验设计要考虑到用户安全性。例如在用户使用AR应用时,尽量不要挡住用户视线,在保证可读性的前提下UI元素尽可能透明;长时间使用应用建议休息提示。